学生工作

【管理育人】环境学院2019年学生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9-03-26 09:07:28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提升学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9年学生工作要点》以及学工处、就创处、校团委有关工作部署,结合环境学院学生工作具体实际,制定本要点。

       一、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提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目标任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和湖北省试点改革学院为契机,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

       工作举措:统筹本科生“党徽照我行——支部引领工程”和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建设;开展好第六届党支部风采大赛暨优秀学生党员表彰大会;落实好“三行一禁”、积极分子考察、发展对象公开答辩、理论知识考核等基本措施,量化积极分子考察标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建立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班团支部为主阵地,以支部引领为特色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模式;组织学生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网上学习;向典型学习,向榜样靠拢,启动学院学生党建品牌计划,培育选树学院标杆学生党支部和学院优秀学生党员。

       2.加强团学组织思想政治建设

       目标任务:推进群团改革,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创建形式良好、成效显著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模式,为学院团学工作注入活力。

       工作举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持续推进“一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创新完善“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明信片、“小E有约”、“小E在线”、“红色光影——主旋律电影学堂”、“E青说”等线下线上团建工作品牌;强化团宣力量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推进学院共青团改革和学生会组织改革,深化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精简整合学生会组织架构,加强研究生团组织建设,探索实验室建团、社团建团等新机制;坚持从严治团,加强团支部建设,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以“活力提升”工程激发团支部活力;加强学院团校建设,做好团员团干教育管理及骨干培育,依托团组织生活会加强思想引领、诚信与社会责任和志愿精神教育。

       3.强化班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标任务:完善班集体组织形式,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建设思想正、学风严、制度强、文化优的班集体。

       工作举措: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学生班级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班集体建设大讨论;加强学生党员、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班集体建设过程的管理监督;完善班集体建设评价机制,开展有利于班集体建设的各类评奖评优评先活动;发挥学务指导、班主任、导师和辅导员的作用,做好班集体建设指导;通过班长例会等开展班集体建设交流,总结推广好做法。

       4.落实张国旗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目标任务:把握我院优秀校友张国旗毕业三十周年节点契机,制定并实施张国旗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方案,以“红、专、能、优”为核心要素,丰富主题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工作举措:制定并实施2019年度张国旗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方案;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学习之路”、张国旗精神四大主题,落细落实院领导讲党课、“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团组织生活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等;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开展争做生态文明铁军的主题教育;以红色节日为教育节点,推出“红色足迹、薪火相传——红色中国梦”党员传承精神主题教育;以与学科特色相关的绿色纪念日为育人契机,推出“绿色生活、党员先行——绿色地球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二、切实做好日常管理服务

       5.守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底线

       目标任务:将安全稳定工作确定为2019年度学院学生工作第一要务,树牢底线思维,动员全院师生,着力打造“平安环境”。

       工作举措: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切实保障意识形态安全;预防为主,规范制度,出台《环境学院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实行安全工作周报、月报、急事时报制度;加强学生寝室、教室、实验室和活动室管理,学工组、学生会、研究生会对宿舍安全文明卫生单双周轮流检查;各年级严格落实周末晚点名制度;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线上“小 E在线”新媒体平台与线下“小 E有约”协同。

       6.传承“严在地大”优良校风学风

       目标任务:传承“严在地大”优良传统,深刻领会内涵,共同营造“勤学、好学、乐学、善学”氛围,争做“严在地大”排头兵。

       工作举措:落实“严在地大”校风学风倡议,严格修身养性、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学习责任、严正生活作风、严实使命担当;严格学生日常管理的请销假制度;加强早操管理,鼓励集体早锻炼、集体晨读等;加强课堂考勤督导制度,制定学院学生考试巡视管理规定;按照学校“学术卓越”要求,推进学院卓越学风建设,逐步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书香环院”,探索“专业书单”,开展课堂学习笔记大赛;坚持年级大会、集体晚自习、学习兴趣小组等优良传统;强化“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宿舍”建设;办好环境文化论坛、英语四六级模拟考、优秀毕业生交流会、读书沙龙等学风建设活动;与导师一起协同推进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试行研究生“学术午餐会”。

       7.提高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

       目标任务:把好入口关,做好招生宣传和学籍注册工作,着力提高生源质量。把好出口关,积极应对就业压力,推动高质量就业。

       工作举措:落实《提高本科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行动计划》,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协同提质;探索成立学生招生宣传团队,招募师生招生宣传大使,开展“我把地大带回家”活动;积极配合试点学院改革,落实大类招生和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在校生注册、学籍异动和毕业生学历学位注册等工作;组织实施“中学生地球科学夏令营”环境分营、“大学先修课”和学院自主招生选拔,挖掘潜在优质生源;完善用人单位动态数据库和应届毕业生就业台账,将毕业生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相对接,精准推送信息;开展用人单位走访、就业市场拓展、实习基地联络、校友看望慰问等活动;认真选聘学院校友大使,评选学院优秀毕业生。

       8.推进“感恩·励志”奖助学金提升工程

       目标任务:由管理型向发展型转变,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院帮助、学生自助“五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加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切实提高奖优助困育人实效。

       工作举措:根据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奖励资助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好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申报评选工作;实施好经济困难资助和学生发展资助,落实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实施“感恩·励志”奖助学金提升工程,组织获奖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公益和社会实践;用好王大纯基金、宇驰基金、同心基金、水科学之星基金、82级水文校友基金等,编制获奖受助学生先进事迹集,完善发展型资助;通过谈心谈话、学生反馈、实地走访等完善困难学生信息,实现精准帮扶。

       9.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和发展

       目标任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民族学生骨干。

       工作举措:密切关注民族学生状况,主动帮助其解决好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困难;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杜绝在校园内举行和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着重培育民族学生骨干,鼓励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参加骨干培训班和演讲征文类比赛等活动;促进民族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团结与合作,积极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和选树优秀少数民族骨干,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引导民族学生追求卓越;主动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10.做好新校区学生搬迁入驻工作

       目标任务:按照学校、学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平稳安全、高效有序地做好学生宿舍搬迁入驻工作,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工作举措:搬迁之前组织学生代表实地参观新校区,了解建设进度和校园概况;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对新校区校园环境、设施条件等进行宣传介绍;及时回应和解答学生关于新校区的疑问;参照兄弟院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方案,结合学院实际,稳步推进环境学院关于未来城新校区学生搬迁入驻工作,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后勤保障。

       三、有效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11.办好环境文化科技节品牌活动

       目标任务:传承经典,开拓创新,打造环境学院学生工作文化品牌,使学生在组织开展和亲身参与中形成并加深群体文化印记。

       工作举措:制定第十四届“环境文化科技节”系列活动方案;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围绕世界地球日、水日、土地日、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创新开展系列文化科技活动;加强地子归社团、气象科普协会、绿色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社团建设,繁荣学院文化。

       1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目标任务:基于学院学科特色,浓郁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植入创新创业基因。本研一体、师生协同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工作举措:按照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布局,推进与杭州创新创业基地的合作;全力做好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组织工作;积极配合就创处长江国际创客学院实体建设,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月”、“生涯辅导嘉年华”系列活动;增强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库的数量和质量;办好科技论文报告会、创新创业论坛、“低碳校园”环境文化科普日等创新创业活动;定期召开学院创新人才团队交流会;依托学校和学院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打造学生创业梦工场,积极备战大型科创赛事。

       1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目标任务:培育学生阳光健全的人格以及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解答学生心理困惑,为学生营造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

       工作举措:通过普测、筛选、约谈与分析,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档案和学生心理健康关键数据库;健全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机制;建立“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依托女生节和心理健康教育月等,重点关注女生和小众群体心理健康,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将“成长与发展”主题班会纳入“英才工程”建设体系;支持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4.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

       目标任务:落实学校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努力提高学生领导力和人文素养,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综合素养全面的学生。

       工作举措: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节点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组织好金秋诗词大会等遴选指导工作;组织好学院篮球队、羽毛球队、兵乓球队等日常训练和院际竞赛;借助学习支持中心、艺术教育中心、震旦讲坛等平台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15.培育学生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目标任务:激发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学生国际理解能力。

       工作举措:深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部留学培训中心的合作,举办出国留学宣讲会;开展国际组织认知活动,推动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开展“外文专业文献翻译大赛”、双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好学院中加联合办学的相关宣传与学生遴选、培养工作;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国际交流,引导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外语考试以及海外实习。

       四、精细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16.围绕学生,持续夯实六大育人载体

       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紧紧围绕新时代学生的新需求,打造学院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和文化建设样板工程。

       工作举措:进一步提高院刊《学院党建与环境文化》、《师生野外实习风采展》、《学院发展报告》、《师生管理服务手册》、《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明信片和院歌《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专人专项负责,写好环境人物,讲好环境故事,全力打造学院党建、思政、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增强师生专业情怀。

       17.关照学生,协同推进环境课程思政

       目标任务:探索“4+N”环境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工作举措:参与编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选》、《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生态文明思想选读》、《生态文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政策法规读本》、《环境地球科学类专业导读》等四门环境类课程思政教案教材;为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案的编写提供资料、素材等协助;加强与专业教师的联动,同步推进环境类课程思政网络教育教学模式。

       18.服务学生,创新实施“张国旗班”行动计划

       目标任务:让典型引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总结提炼不同年代优秀毕业生的精神特质,制作先进典型样本,培育新时代新典型。 

       工作举措:以“张国旗班”行动计划为统揽,正式成立张国旗班团支部;将寻访优秀校友足迹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将“红专能优”育人元素嵌入师生党支部、基层团支部、专业志愿服务团队的学习和实践,建立师生共同体,促进教学相长。

       五、完成学校和学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组

2019年3月20日


上一篇:【文化育人】2018级大气科学系本科生获校Superclass超级对抗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