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涛 严丽莎摄影/编辑严丽莎)2022年11月9日,环境学院在科教楼四308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学科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参加。
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主持会议。
李素矿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他说,在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些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李素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为我们现在和今后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培养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环境学院坚持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要持续深化,坚持四个面向,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上下大功夫。
副院长谢先军领学《“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他从形式与需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对《“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工作实际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凝练出六大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土壤-地下水-矿山污染防治与修复、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汞与新污染物环境效应和环境水文地质等。希望学院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发挥学科优势,激励和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学报告、议规划、谈体会、谋发展。参会人员一致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科研思路进一步拓宽,未来科研方向更加明晰。学院必须加快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创新,组建跨学科专业、跨学院平台的科研团队,整合优势集中攻关,加强公共科研平台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院长史建波强调,学院要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准确定位科研团队,明确团队组织方式,反复凝练研究方向,确保科研成果产出,真正落地落细落实,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环境学院应有的奉献和贡献。
李素矿强调,学院要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发展、聚合共识、聚集动能,牢记“国之大者”,胸怀开放格局。要尽快谋篇布局,形成“学院-学系-学科-学者-学生”“人才-团队-项目-平台-成果”的新型研究型学院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