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至14日,第七届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夏季讲习班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卑尔根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我校的12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习班。副校长万清祥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主任孙建奇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副校长万清祥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大气科学领域的专家和同学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重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大气学科的发展历程。
NZC理事会联合主席王会军院士为讲习班进行开幕讲座,他为研究生们讲述了如何做科研,如何面对科研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NZC联合主任郜永祺研究员回顾了NZC讲习班的发展历程,鼓励同学们在讲习班学到知识,收获友谊。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王会军院士、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郜永祺研究员、孙建奇研究员、姜大膀研究员、范可研究员、祝亚丽研究员,北京大学的谭本馗教授、杨海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龚道溢教授、中山大学的温之平教授、南京大学的杨修群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的Nils Gunnar Kvamstø教授、Noel Keenlyside教授、联合中心的Odd Helge Ottera博士、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的Francois Counillon博士以及我校的任国玉教授和李双林教授分别在讲习班上做了专题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和各个高校的21名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也围绕“气候遥相关与预测”这一主题做了研究汇报。
讲习班从10日到14日为期5天。14日下午,郜永祺研究员主持讲习班闭幕式。他表示这次的夏季讲习班非常成功,并对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祝愿所有大气科学研究者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持劲头,持续发光。
据悉,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夏季讲习班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科学家、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桥梁,互相学习,促进合作。自从2003年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在挪威和中国举办了6次NZC夏季讲习班,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夏季讲习班。
(环境学院陈蕾、黄桢提供)









第七届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夏季讲习班部分图片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