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201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 2016-04-14 15:28:00   作者:xwdt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为使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特设立开放基金,对国内外研究人员开放。欢迎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申请。

一、学术创新基地简介
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于2014年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环境学院建立。基地围绕水资源保障与供水安全、退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合我校水利工程、水文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学科,整合现有资源和人才优势,汇集海内外研究力量,以湿地演化、保护与恢复为目标,从盆地尺度开展水文、水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耦合研究,争取在以盆地为尺度的水文过程、化学机制与生物作用的耦合、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的协同演化、湿地生态恢复等科学问题上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构建高水平学科群,提升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实力。
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设立“盆地水文学”、“盆地水化学”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学”三个研究方向,拥有样品处理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模拟计算中心,还设有长江中游江汉盆地野外研究基地、香溪河野外研究基地、沙湖野外研究基地、大九湖泥炭地野外研究基地以及西北寒旱区疏勒河盆地野外研究基地。
本学术创新基地拥有或正在购置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超高速离心机、植物光合作用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荧光光度计、固-液-气多相态碳同位素分析系统、稳定同位素探针平台、微生物脂肪酸鉴定系统、微电极剖面研究系统、温室气体通量在线观测系统、土壤水热监测系统、冻土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野外气体监测系统和样品前处理系统等仪器设备,总价值近2100万元,全部对外开放(具体类别和型号请登陆基地网站http://www.bhwer.com/查询)。

二、2015年度主要资助方向与内容
盆地水文过程监测、示踪和模拟技术的研发;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盆地水文过程的演化及其生态效应;
盆地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归宿;
水体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来源、组分及其归宿;
潜流带内水文、化学和生物过程的耦合;
湿地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湿地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互作用;
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
其他与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相关的研究主题。

三、申请说明
1. 本学术创新基地开放课题的申请者一般应为副研究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以上科技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其他申请者需有两名副研(副教授)以上专家的推荐;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申请。
2. 开放课题的资助金额及时间:优先资助的开放课题每项资助不超过5万元,资助时间一般为2-3年;重点资助的开放课题每项资助不超过3万元,资助时间一般为1-2年。
3. 结题要求:每个课题必须在国际SCI源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或获得与课题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其中,根据我校期刊论文分类办法(地大校办字[2014]33号),优先资助课题发表论文等级要求达到T2以上,重点资助课题要求达到T3以上,其作者单位署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Laboratory of Basin Hydrology and Wetland Eco-resto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第一,研究者所在单位第二。对课题联系人和合作者的贡献,在发表的文章和成果中应有反映。课题结束后,成果报告、资料和图表等交本学术创新基地归档。
4. 项目申请人先按附件《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学术创新基地开放课题申请书》格式填写申请书,于2016年4月30日之前将申请书等相关材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三份)交、寄至本学术创新基地(通讯方式见下),逾期不予受理;随后基地组织学术委员会评审,并推荐资助项目。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自永
联系电话:027 - 87571276
传真:027 - 87436235
E-mail:bhwer@cug.edu.cn(请在主题内注明"2015年度开放课题")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430074


附:201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表

上一篇:2016岗位聘用及聘期期满考核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