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院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
发布时间: 2025-09-19 16:20:08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通讯员刘凤莲 摄影孔凡非 编辑申墁烨)9月18日下午,环境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全院教职工大会在未来城校区108报告厅召开。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会,会议由党委书记姜明敏主持。本次大会旨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果,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会议伊始,姜明敏书记传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上级精神,通报学院学习教育整改整治成效,传达学校2025年度中期工作推进大会精神。他表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院党委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他强调,全院教职工要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他通报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情况。

各位分管领导依次发言,聚焦核心工作,部署重点任务。

受孙自永副院长委托,姜明敏书记代为报告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实验室是科研与教学的重要阵地,安全是底线要求,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此外就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提出建立“专人负责制+共享预约平台”等机制,确保设备高效利用。

柴波副院长汇报了研究生教育与国际交流情况。2025年学院首次启动“土木水利”专业博士点招生,3个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考核。国际合作方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升学率达71%,52名学生获赴加学习许可;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正稳步推进。针对生源质量、就业率等问题,他提出下半年将通过推免招生、AI赋能课程建设、强化导师责任等举措,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谢先军副院长从科研经费、发展目标与平台建设三方面汇报工作。截至2025年9月,学院新增科研项目136项,实到经费近八千万元。他提出,学院将以“构建地学特色鲜明的一流环境地学学科群”为目标,重点推进地下水质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三大国家级平台建设,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等交叉领域技术研发,推动“水质成因与健康饮水”“地热资源勘探”等方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孔少飞副院长在线围绕本科生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与质量评价、社会合作等展开汇报。他指出,学院当前面临省级教改项目及一流课程覆盖率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项目库、将申报数量纳入绩效分配等方式突破瓶颈。在专业建设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等国家一流专业将强化“智慧+”方向,推动课程体系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对接。同时,学院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力争实现省级教学成果进一步突破。社会合作方面鼓励老师们多走出去看看,主动寻找机会对接资源,更好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杜尧副院长聚焦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与博士后队伍发展作汇报。学院已完成生态环境部水污染溯源与管控重点实验室等5个平台负责人调整,并计划新增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等高端设备,改造实验室面积200余平。博士后队伍规模达30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4人,国家资助B档2人,为科研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下半年将继续优化存量、谋划增量,持续推进科研平台高水平建设,服务研究型学院高质量发展。

受丁继国副书记委托,学工组陈俊男汇报了近期学生工作重要事项。就学生党建、招生工作、就业创业、新生入学教育、本研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学工组将重点推进招生质量提升、就业精准帮扶等工作,希望老师们持续关心、理解和支持。

史建波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全院教职工上半年的辛勤付出,代表学院对大家表示感谢。他强调,新学期应当锚定目标,强化担当,围绕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聚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三大核心任务;深化改革,破解难题,针对生源质量、教学成果等方面,以“数智赋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质量内控机制;安全为先,底线思维,将实验室安全与学生管理作为“生命线”工程,确保学院安全稳定发展。他号召全院教职工以“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引领,以总结“十四五”和谋划“十五五”为契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谱写环境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学院秋季学期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动力。全院教职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环境学科贡献力量。

上一篇:学院召开2025年第8期支部书记工作坊暨9月份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