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摄影范德方、王泠力 编辑王孟雪)2025年4月7-8日,“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组”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扬州举行。会议承办方扬州大学封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副校长蔡颖蔚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涂育松出席并致辞;主办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国玉教授联合主持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会议协办方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国家气候中心游庆龙教授、杨元建教授和任玉玉正高级工程师,以及相关单位专家胡经国教授、袁嘉灿研究员、刘玉莲正高工和吴永萍教授分别主持各专题报告。

2025年年会围绕近百年亚洲季风区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城市气候学与城市气候变化,陆面过程与区域、中小尺度气候,东亚地区全新世和历史时期气候演化,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循环和水资源,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与服务等六个议题开展了讨论。会议共有80余位代表参加,安排36个报告,其中包括5个特邀报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以“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极端事件新势态”为题做特邀报告,他提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类极端事件频发,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兆勇教授以“2021年夏季郑州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与大气斜压波包活动的联系”为题做特邀报告,他提出斜压Rossby波的活动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极为重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教授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的涌现约束预估”为题做特邀报告,她提出本世纪末中国东部夏季总降水呈现全区增加的变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以“碳中和情景下气溶胶减少对极端事件的影响”为题做特邀报告,提出不同气候和环境路径下气候和极端事件归因及影响机制不同。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袁嘉灿研究员以“全球变暖下中国温湿复合极端事件的演变”为题做特邀报告,提出如果气候持续变暖,低纬度地区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这些特邀报告引起了参会人员极大的兴趣,与会代表针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参会代表们交流了对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归因和预估等领域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增进了对若干前沿、热点问题的科学理解。此外,研讨会新增了评选优秀口头报告和优秀墙报环节,评选出了5个优秀口头报告和1个优秀墙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