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摄影刘凤莲 编辑王孟雪)2月17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带队到环境学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专题调研,调研主题为“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融入并服务武汉新城建设”。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处长隋明成、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从印、学校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宁蒙等陪同调研。学院党委书记姜明敏,副院长谢先军、杜尧,副书记王海锋,办公室主任刘凤莲,水文系主任罗明明,环境系主任邢新丽,大气系党支部书记孔少飞等教师代表参加会议。调研会在学院308会议室举行,姜明敏主持会议。

谢先军副院长汇报环境学院社会合作工作情况以及融入和服务武汉新城建设的思路计划。他首先介绍了环境学院在武汉新城地区积极开展的一系列科学服务与合作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广泛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在水环境修复与生态提升方面,学院凭借专业技术与创新理念,致力于恢复水域生态的自然活力,让武汉新城的水更清、景更美;严家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稳步推进,全方位、系统性地对湖水环境进行整治,守护这一重要水域生态系统;葛化片区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与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与分析,探寻污染源头,制定精准治理方案,力求还土地一片洁净;服务市政污水智慧管网建设的地下探测项目,运用先进探测技术,为城市地下污水管网的精准铺设与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智能化。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集中科研团队力量,找准《武汉新城规划》与学院建设发展的结合点,努力在武汉新城打造“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中贡献环境学院智慧和力量。
与会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他们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校地校企合作育人、校友联系与合作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环境学院助力武汉新城建设的具体思路、创新举措、已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后续工作计划。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探讨如何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进程,为武汉新城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校地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分享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校友联系与合作方面,交流如何借助校友力量,搭建合作桥梁,推动助力武汉新城建设。
姜明敏发言,他说环境学院的学科发展方向与武汉新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紧密相连。前期学院与武汉新城特别是鄂州市华容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接下来学院将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更多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对接,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武汉新城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武汉新城打造生态宜居、科技引领的发展新格局。
王林清副书记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武汉新城建设是湖北省重大战略布局,我们要主动担当、精准发力:一要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围绕武汉新城发展需要,为武汉新城规划建设服务;二要强化校企地协同,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服务;三要探索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他强调,环境学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科技成果的核心优势,精心梳理并明确对接企业以及相应的服务清单与方案。学校也将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协同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的高效对接服务体系。他要求,环境学院要抢抓机遇,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将学科势能转化为服务区域的发展动能,推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实质性、标志性成果落地实施,助力学校在武汉新城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